曾被黄土尘封的中华“古天文”
曾被黄土尘封的中华“古天文”
蔺长旺
近年来,有关中华古天文方面的考古发现,时有报道,人们读后或是视之奇异,或是视之神秘,有些洋人专家甚至说是“匪夷所思”;然而当我们把这些零碎的信息汇集梳理,就会发现,实无所谓神秘;因为,这些只不过是象征着中华民族对自然与宇宙认知过程的一些历史印记…
尽管人类所在的宇宙天空现象是同样的,但对宇宙时空的认知,不同的文明却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认识、理解和建构它。赤道坐标系以天极为中心;地平坐标系以天顶、天底为中心;黄道坐标系以黄极为中心。三种坐标系的“中心”并非一致,具有本质的不同。不同于西方所采用的黄道和地平坐标系,中华古天文构建起了适合中华文明之“天人合一”宇宙观的赤道坐标系。这一“天人合一”之宇宙观的伟大之处,在人类面临解决地球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难题的当今,更是不可小觑。
中华古天文历史久远,自中华先民原始朴素的“立杆测影”始,伏羲氏一画开天创太极,黄帝“使羲和作占日,常仪作占月,叟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桡作甲子,隶首作证算数,容成作调历”;帝尧“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而夏朝之《夏小正》已是融以往数千年物侯天文之成果的歷法經典。可以说,自三代到汉唐宋元,中华古天文曾创造了很多的世界之最…
且不说中华典籍中有着十分丰厚、宝贵的关于天文观测数据的记载,仅从那些可遇而不可求的考古中与天文相关的零星发现来看,也足以展现中华古天文文明的辉煌….
一、距今7000年刻有简易天文图案的陶纺轮
2016年湖南罗家冲出土距今7000年的陶纺轮
二、距今约6500年前的四象星空图
濮阳西水坡45号墓是一座土坑竖穴墓,南北长4.1米,东西宽3.1米,它奇特异常,南边圆曲,北边方正,东西两侧尚有一对弧形小龛,一位男性墓主头南脚北地仰卧于墓中,周围葬有三具殉人。特别奇怪的是,在墓主骨架两旁,有用蚌壳排列成的图形,东方是龙,西方是虎,其头均向北,腿均向外。在墓主脚下,另有蚌壳排列成的一处三角形,旁边还有两根人腿骨。同时,在45号墓室以外的同一层位上,另有两处也用蚌壳排列的龙、虎、鹿等动物图形,这两处图形和45号墓排成一南北直线。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星图
三、距今6300年大汶口出土彩陶上的八角图
四、距今6000年伊川缸上的天文图
五、距今5600年的凌家滩玉版天文图
1987年6月安徽含山县凌家滩出土距今5600年左右的玉版
选自李远国、李黎鹤博文《溯源远古 惊天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太极图》
陶纺轮,新石器时代常见的纺织器具。河南淅川出土的陶纺轮,屈家岭文化遗存(公元前3300~前2600年)。陶纺轮上的圆形纹饰,这是考古发现最古老的太极图。图中由黑白二色构成的图案,阴阳互依,犹如两条活泼的鱼,头尾互动,正是阴阳契合、太极思想的完美演绎。
六、距今4300年的陶寺遗址出土的圭表
陶寺圭尺残长171.8厘米,复原长180厘米。通身漆彩绘绿黑相间的色段刻度,第1--11号色段总长39.9厘米,约40厘米,合1.6尺,即《周髀算经》记载的“地中”夏至影长。圭尺“中”与立杆(表)组合使用,正午时分测日影,以判定节令、制定立法、确立“地中”、大地测量。“在由圭表测定的地中或中土所建之都、所立之国”是“中国”概念的最初含义。陶寺遗址出土的圭表和古观象台的发现,已证实了帝尧“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的历史真实,也证明了“最初之中国”当在此无疑。
另外,笔者认为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在陶寺、石峁等遗址出土的多个不同齿数的铜齿轮,亦很可能是用于天文观测的器具零件,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实证破解。
七、商周时期的太阳神鸟金饰
太阳神鸟金饰出土于2001年的四川成都金沙村一座商周时期的古墓中,太阳神鸟金饰只有20克重,含金量高达94.2%,在商周时期出土的墓葬中像太阳神鸟金饰这样的文物绝无仅有。太阳神鸟金饰构图简单流畅,专家认为该神鸟蕴含了古代蜀人原始的太阳崇拜与神鸟崇拜思想,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与哲学思考。四肢神鸟逆时针围绕太阳飞翔的画面预示着生命的生生不息与周而复始,2005年8月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以其深厚的哲学韵味而被国家文物局选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同年10月太阳神鸟金饰的蜀绣制品被神舟六号飞船带上了太空。太阳神鸟金饰也被认为是第一个“上天”的文物。
笔者认为,从该神鸟之图饰来看,中间部分的12个纹饰有象征12个地支字的意义,而外围4只神鸟除了可代表二分二至4个节令外还可具有表示12个方位的天文意义。
八、《易·系辞》记载的河图洛书
《易·系辞上》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至于河图洛书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出土,并由那位圣人得到,目前虽不可考,但其自春秋以来却流传久远,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天文意义而言,笔者认为当是对中华古老太极图天文意义的演绎。
九、临制四乡的北斗七星
《鹖冠子·环流篇》:“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史记·天官书》说:“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有学者称:上古伏羲族通过夜观天象,发现了北斗七星围绕北极帝星旋转,于是根据北极天象的“帝”字形连线,创造了伏羲族的北极天帝“帝俊”和“帝”字;然后根据北斗七星的斗魁四星,酷似猪的眼鼻四孔,均为倒梯形,创造了伏羲族的“北斗猪神”。这一形象在不少遗址中可见。
(图片选煜启博文)
十、距今2500年的的四象二十八宿
这件曾侯乙墓编号为E.66的漆箱盖上,绘有一幅彩色的天文图。画面中央是篆书的“斗”字,就是表示星空枢纽的北斗。四周顺序书写着二十八宿的名称,与文献所见的二十八宿之名基本相同。二十八宿名的东侧绘有一龙,西侧绘有一虎,这与传统天文学中的东方苍龙七宿、西方白虎七宿正好对应。这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将青龙、白虎与二十八宿配合的实物。曾侯乙墓下葬的年代是公元前433年左右,这就说明最晚在公元前5世纪初,中国就有了完整的二十八宿体系和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的四象体系。
十一、 洋人专家不认可的《五星占》
湖南考古挖掘马王堆汉墓后,出土了不少历史古籍,其中以3部失传的古籍为最,有不少考古家认为这3部失传古籍或许能够改写历史。这三部失传古籍都是在马王堆汉墓中的3号墓出土,一部是被号称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医方著作的《五十二病方》,一部是被认为是能改写所有史书中关于纵横家苏秦历史的《战国纵横家书》,还有一部就是能够改写天文中关于金星记载史的《五星占》。这个大约8000字的失传古籍就记载到金星会合周期为584.4日,比今测值只大了0.48日;土星的会合周期为377日,比今测值小了约1.09日。如此准确的记载,比西方近代天文学测算的提前了近两千年,直接改写了世界天文史,的确有点令人匪夷所思。据报道西方著名专家弗拉马立翁在得知中国出土这本失传古籍将会改写世界天文史后,惊呼“这绝不可能,没有精密仪器是绝对测算不出来的”。不过不要忘记,汉朝可曾是我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当时最强大的朝代之一这一不容否认的事实。再者,话语权看来也的确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十二、被国内专家视之为“迷信”的汉墓《日书》
被称为“虎溪山一号汉墓”的古墓共计出土了1000余枚竹简,累计文字多达3万字。其中就包括一本《日书》。《日书》是以天文历法为经,以生活事件为纬,共同交织成一幅日常社会的多彩画卷。其内容涉及天文、五行、易学、风俗、人文。而这本古籍是古人选择时日吉凶宜忌的参考之书,据史书记载,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特意留下了这本古籍,但后来却流失在历史长河。直到现代,考古专家在马王堆汉墓等楚墓、汉墓中都出土了有关记载《日书》的竹简。据说当时参与考古此墓的几名年轻的考古家是从西方刚留学回来的,他们认为湖南这座汉墓中出土的《日书》是一本迷信之书,对与研究历史真相并无多大用处,反而会使得民间封建迷信之气复燃。所以这几名刚从西方留学回来的考古家认为“这是迷信之书,不要也罢”。
十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汉代织锦
汉代织锦,1995年出土于新疆的一座古墓中,汉代织锦不光有用汉朝最卓绝的织锦技术和色彩渲染手法,最为令人惊奇的还是汉代织锦上面所写的八个汉隶大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所谓的五星就是指岁星、辰星、填星、荧惑星和太白星,当这五颗星星能够同时出现在东方的天空之时,中国就会发生非常吉祥的事情。考古专家表示上一次五星出东方是在公元40年,而五星出东方这种天文奇观两千年才会出现一次,因此下一次可能出现五星出东方的奇观将会在2040年!这种说法虽然科学性尚存疑问,但依然不免让人好奇不已。至于2040年是否真的会出现五星出东方的天文奇观,让我们来一同见证!
十四、内蒙托克托县出土的汉代日晷
托克托县日晷,于1897年出土于内蒙古托克托县,是呼和浩特地区出土文物中的一件瑰宝,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属特级文物,是汉代日晷中相对完整的实例。日晷用方形石板制成,俗称“石晷”,据陈梦家先生的实测,长27.5、宽27.4、厚3.6厘米,一面刻画图案,另一面是素面。晷面中央为直径 1厘米的圆孔,不穿透。以中央孔为心刻出两个同心圆,内圆与外圆之间刻有69条辐射线,占圆面的大部分,而余其一面未刻。辐射线与外圆的交点上钻小孔,孔外系 1~69的数字。各辐射线间的夹角相等,补足时可等分圆周为 100份,正与一日百刻之数相当。使用时,先将日晷放正摆平,然后在晷心大孔中立“正表”,在外圆的小孔中立“游仪”。将正表与游仪照准日出、日入时的太阳位置,就可以计算出当日的白昼长度,使掌漏者据以调整昼夜漏刻,确定换箭日期, 并且,漏壶的流速还可据日晷测日中加以校准。此晷虽然汉代也称“日晷”,但它与后世用于测时的日晷,从概念上说是完全不同的。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赤道日晷,不仅能直接测出时刻而且还能测定节气。
十五、东汉时期的小型便携式圭表
1965年5月27日,考古专家调查清理仪征石碑村汉墓时,发现了铜圭表,属东汉时期的圭表,为现存我国最早的天文仪器之一。它由19.2厘米的表和34.39厘米长的圭构成,圭表之间有枢轴相连,可将表平放于匣内,圭表合装一体,启合自如,携带方便。
十六、敦煌莫高窟里的唐代星象天文图
敦煌莫高窟中藏有大量的中国古代文物史籍,可惜在近代遭西方盗窃流失极为严重,这幅署名为李淳风的星象图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手绘星象图了,如今馆藏于大英帝国图书馆。这幅星象图全长将近两米,标明了不下1339颗星星的位置,经现代天文学家测定,其中200多颗最明亮星星的位置异常准确。这幅星象图是英国人奥雷尔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100年前从中国敦煌偷回英国的古籍之一。这幅星图集分为两块,一为二十六张形状各异的云图,附随文字说明在占卜上的意义,另一块为十二张星象图,每张都由东至西描绘三十度线的夜空景象,再加上一张极地天空的星象图,星空观测位置应为北纬三十四度,学者分析可能是过去长安(今称西安)或洛阳的观测数据。这份星象图将一三三九颗星划为二五七个星群,其中两个与大北斗座及猎户座一致,还包括不易以肉眼观察的微弱星星及几颗南半球的星星。专家根据文字中避讳李世民的“民”字,但是没有避讳李旦的旦字,认为这是唐代李世民驾崩后,李旦登基前的作品,大致是649-684年之间的作品,图中雷神的服饰也是初唐时期的特色。
十七、北宋时期的石刻天文图
苏州石刻天文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根据实测绘制的全天石刻星图,块高2.16米﹑宽1.06米;现存江苏省苏州市石刻博物馆。石碑原置苏州文庙戟门口﹐原有四碑﹐现存其三﹕天文图﹑地理图和帝王绍运图。据分析,这幅石刻天文图的观测年代大致是在北宋元丰年间(1078至1085),刻制年代在南宋1247年。很有意思的一点是这份星图是由南宋的黄裳绘制的。(金庸老爷子在九阴真经中就借用了黄裳的名号),黄裳是当时的天文大家,曾经是皇太子的天文老师。该星图以北极为中心,绘有1440颗星。释文共41行,每行51字,计2091字,简述了天体、地球、南北极、赤道及日月食成因等天文知识,内容丰富,方位准确,在世界古代天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十八、辽代的中西合璧天文图
辽代壁画墓是中国古代墓葬史上的一个亮点,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的“张世卿家族墓群”是其中代表之一。
结 语
尽管笔者上述所例举的资料离散零星,但从“立杆测影”这一中华民族最为原始朴素的天文实践始,仔细梳理分析,也足以可窥中华古天文发展历程的清晰脉络,这无疑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一定的意义。
出于对中华古天文的爱好,笔者通过网络搜集整理了上述一些零星的相关资料(图片也均选自百度图库),旨在与古天文爱好者交流探讨,尚有错误或失实之处,谨望指正。
2019.1.11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奇迹!泰国12名及教练被困洞穴少年终获救,祈祷和打坐是关键因素
白发变黑不是梦(四个小故事让你重拾黑发信心)【何老医讲故事】
雕刻大师领略中医快速疗法,学会后半小时治好家人身体——何老医吉隆坡之行
那盆被骂了30天的植物,终于死了——语言到底有多恐怖的能量?
古埃及神话破灭,俄科学家首度向世界公开证实金字塔是混凝土浇筑而成而非石头建造
《管道的故事》五年级教科书,建一个财富管道,得到一个源源不断的收入
雪莲贴:我属疾控中心管控,是不允许有副作用的,我们的生殖排毒贴,可以泡茶喝?你们可以吗?你知道吗?
中医谈疼、痛、痒、酸、胀、麻、疲、乏、饥、饿、劳、累、聪、明
公开2018年我与火星男孩的秘密对话录(信息宝贵,启示非凡!)
2019年“超级红月亮”巧遇阿弥陀佛节日!此次良机难能值遇,望大家精进积资净障!
白发变黑不是梦(四个小故事让你重拾黑发信心)【何老医讲故事】
分享的是智慧
转发的是福报
猛戳下面微店入口